开云(中国体育)-kaiyun官方网站

煤化工变配电室油浸电气设备消防安全与火灾自动灭火系统设计应用-开云体育全站-官方登录入口
开云体育全站-官方登录入口
 
 
开云新闻 行业动态
煤化工变配电室油浸电气设备消防安全与火灾自动灭火系统设计应用
来源:网络 时间:2025-07-26 09:22

  构成了电力供应的核心枢纽,其火灾风险具有显著的行业特性。这些区域一旦发生火灾,不仅会造成设备损毁和生产中断,还可能引发连锁事故,威胁整个工厂的安全运营。因此,深入理解其火灾特性是设计有效自动灭火系统的前提。

煤化工变配电室油浸电气设备消防安全与火灾自动灭火系统设计应用(图1)

  1.1 火灾成因与特性绝缘油分解引发爆炸:油浸变压器内部通常装有大量绝缘油作为冷却和绝缘介质。当设备因过载、绝缘老化或短路故障产生异常高温或电弧时,绝缘油会迅速热分解,产生甲烷、乙烯等可燃性气体。这些气体积聚到一定程度后,遇高温或火花会发生爆炸性燃烧,形成油火喷溅现象,火焰高度可达数米,并引燃周边设备。

  隐蔽性强且复燃率高:煤化工变配电室的火灾多起源于电缆接头、开关触点等隐蔽部位。初期往往表现为阴燃状态,产生大量有毒烟雾但无明显火焰。待明火出现时,火势已在电缆沟、桥架等封闭空间内蔓延,形成多点燃烧源。即使表面火势被扑灭,深层绝缘材料仍可能保持高温,导致复燃风险高达40%以上。

  多种火灾类型交织:不同于普通工业火灾,变配电室火灾通常同时包含A类(固体可燃物如电缆绝缘层)、B类(变压器油等液体燃料)和E类(带电设备)火灾特性,要求灭火系统具备多灾种兼容能力。

  设备兼容性矛盾:传统水基灭火系统虽对A类火灾有效,但喷放后易导致电气设备短路或绝缘性能下降,产生二次损害。而部分气体灭火剂在高压电弧环境下可能分解产生氢氟酸等腐蚀性物质,损害精密控制元件。

  快速响应与精准覆盖:油浸设备从起火到油箱爆裂的“黄金扑救窗口期”通常不足3分钟。这要求系统必须在30秒内完成火情识别并释放灭火剂,且需确保药剂能穿透设备外壳间隙到达火源核心区。

  复杂空间适应性:煤化工变配电室常包含电缆夹层、沟槽、开关柜等结构复杂区域,形成大量灭火死角。特别是当变压器与配电装置共室布置时,需同时满足全淹没(变压器区)与局部应用(开关柜)两种灭火方式的需求。

  煤化工油浸电气设备及变配电室的自动灭火系统设计需基于精准的风险评估,结合空间布局、设备特性和工艺需求进行差异化配置。系统选型应遵循“快速响应、精准覆盖、最小损害”原则,确保在火灾初期阶段实现有效干预。

  针对油浸变压器火灾,超细干粉(90%粒径20μm)凭借其固气两相灭火机理成为首选。当探测器确认火情后,系统通过氮气驱动使干粉以超音速喷洒,瞬间形成气溶胶态灭火介质。其优势在于:

  3)成本仅为气体系统的60-70%。但需注意干粉残留物可能污染精密仪器,后续清理成本较高。工程中常采用双模启动技术,即同时配置电控启动与热力启动器(如68℃感温玻璃球),确保在控制系统失效时仍能可靠触发。

煤化工变配电室油浸电气设备消防安全与火灾自动灭火系统设计应用(图2)

  对于设有精密继电保护装置或控制柜的配电室,全氟己酮因其环保性和绝缘性成为理想选择。其灭火浓度仅需4-6%,在常温下可液态储存,喷放后迅速气化吸热,实现降温与窒息的协同灭火效果。相较于传统七氟丙烷,全氟己酮的大气寿命仅5天(七氟丙烷达34年),全球变暖潜能值(GWP)小于1,符合最新环保要求。设计时需确保防护区密闭性,灭火浓度维持时间不低于10分钟,防止复燃。

煤化工变配电室油浸电气设备消防安全与火灾自动灭火系统设计应用(图3)

  适用于空间高度超过5m的敞开式配电装置区或电缆隧道。高压细水雾(工作压力10MPa)通过三重作用机制灭火:

  3)微滴穿透烟尘屏障直达火源。其用水量仅为传统喷淋系统的10%,电气设备防护等级达IP55以上时可安全使用。但需注意水质要求(TDS50ppm)和防堵塞设计,寒冷地区需添加防冻剂。

煤化工变配电室油浸电气设备消防安全与火灾自动灭火系统设计应用(图4)

  2.2 系统配置要点探测报警融合设计:采用多传感融合技术提升报警准确性。典型配置包括:

  1)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DTS),沿电缆全程实时监测温度变化(精度±0.5℃);

  3)VOC传感器检测绝缘油分解产物(如乙炔)。通过智能算法对多源信号进行耦合分析,将误报率控制在Kaiyun体育官方网站 开云登录网站5%以下。

  变压器区:采用全淹没+局部增强方式。顶部布置广角喷头(覆盖角120°)覆盖油箱整体,底部设置向上喷射喷头针对泄油池火源,喷头间距不大于2.5m。

  开关柜区:在柜体顶部和底部同时布置喷头,形成立体覆盖。对于柜内隐蔽空间,可采用穿孔管方式将灭火剂直接导入。

  电缆沟:沿沟槽走向每3米设置一个定向喷头,喷射角度沿电缆束方向调整至30°-45°。

  预警级(温度90℃或烟雾浓度5%/m):启动声光报警,联锁关闭通风系统。

  关断级(温度120℃且火焰确认):切断设备电源,启动灭火剂预释放程序。

  煤化工装置中油浸电气设备的布局和使用环境存在显著差异,需要针对特定场景设计定制化灭火方案。以下是三类典型场景的技术解决方案,均已在工程实践中验证其有效性。

  一体化内置灭火装置:对于10kV/800kVA及以上容力的油浸变压器,可采用集成式灭火结构。如图1所示,在变压器外壳内壁与主油箱之间设置双层隔离腔体:外层填充相变冷却材料(如石蜡基复合物,熔点68℃),内腔储存超细干粉灭火剂(ABC类,粒径D50≤10μm)。油箱底部安装熔断式释放机构(低熔点合金片,熔断点120℃),当油箱温度异常升高时,合金片熔断使灭火剂通过导流管注入油箱内部。此设计突破传统外部灭火系统无法快速干预油箱内火灾的局限,响应时间缩短至25秒以内。

  外部快速抑爆系统:针对变压器套管闪络引发的喷射火,在高压套管周边布置线性探测管与定向干粉喷洒器。探测管充填1.2MPa氮气,遇火爆破后触发喷洒器,30ms内形成锥形灭火粉雾覆盖套管区域。工程数据表明,该系统可有效抑制直径3m范围内、持续时间500ms的瞬态火焰,防止火灾蔓延至相邻设备。

  泄压导流灭火组合:在变压器下方设置卵石泄油池(卵石层厚度≥250mm,粒径30-50mm),同时池内预埋泡沫喷淋管网。当变压器爆裂导致绝缘油泄漏时,卵石层减缓油流速度并阻隔油气挥发,此时系统自动喷射水成膜泡沫(AFFF),在油面形成隔离膜阻止复燃。泄油池容积按变压器油量的110%设计,围堰高度满足20分钟泡沫液蓄积要求。

  分区组合灭火策略:对含有高压开关柜(6kV以上)的配电室,采用“气体+干粉”双系统覆盖。主防护区(设备区)采用全氟己酮全淹没系统,确保整个空间达到设计浓度(6%vol);在开关柜内部、电缆接头等局部高危点增设超细干粉点式装置,解决柜体密闭空间灭火浓度不足问题。系统联锁逻辑设定为:柜内探测器报警仅启动干粉装置,避免全室气体误喷;当2个以上分区报警或环境探测器动作时,启动全室气体灭火。

  带电火灾安全防护:必须严格遵循“断电优先”原则。灭火系统与电源开关设置硬线联锁:当任一火灾探测器确认报警,立即触发断路器分闸线ms),确保灭火剂释放前完成断电。对于无法断电的应急母线系统(如UPS输出端),灭火系统仅限于使用非导电介质(全氟己酮或干粉),且喷放时需确保人员撤离至1m外。值得注意的是,不存在适用于10kV以上带电设备灭火的便携式灭火器,必须依赖固定系统处置。

  通风封堵:在灭火剂喷放前,通风系统风阀应在15秒内关闭,房间开口面积不超过总内表面积的5%。

  防静电接地:所有设备外壳、金属管网均需设置静电接地网络,接地电阻≤4Ω。

  泄压口优化:气体灭火区泄压口设于房间上部,面积按Q=0.0085√(Pf)计算(Q为泄压面积,Pf为围护结构承压能力)。

  超细干粉自动定位系统:在电缆竖井、夹层等人员难以进入区域,部署轨道式巡检机器人搭载红外热像仪与超细干粉罐。机器人沿预设轨道巡航(速度0.5m/s),当检测到温度异常(110℃或温差15K),自动定位火点并启动干粉喷射。单罐灭火剂覆盖范围8m³,可连续处理3个火点。该系统特别适用于超长电缆隧道(100m),解决传统系统管网压降过大问题。

  细水雾分区阻隔:针对成束电缆桥架,采用开式分区系统,每20m设一水雾隔离带。喷头选用实心锥型(雾化角90°,流量系数K=1.8),布置于电缆层间及侧向,形成立体水雾屏障。系统启动后,着火区段两侧喷头同时动作,实现火势隔离与局部灭火。水质需经5μm精密过滤,管道采用不锈钢材质防止腐蚀。

  防火包封协同灭火:对穿越防火分区的关键电缆,在穿墙孔洞处实施膨胀型防火包封(3小时耐火极限)。包封体内预埋灭火剂释放管,当温度超过180℃时,包封材料膨胀密封孔隙,同时释放管内全氟己酮实现局部灭火。此技术有效阻断“烟囱效应”导致的火势蔓延,特别适用于竖井与楼层交接处。

  某大型煤制烯烃项目变电站采用“干粉+全氟己酮”组合系统保护2台110kV油浸变压器及配套高压室。系统投运后18个月成功处置一次变压器套管闪络事故:故障发生时,光纤测温系统在8秒内报警,全氟己酮主系统于28秒后启动,同时开关柜内干粉装置动作。火势在45秒内完全扑灭,设备损伤仅限于故障套管,未造成相邻设备损坏。与传统水喷雾系统相比,挽回直接经济损失约800万元,系统响应速度提高3倍以上。

煤化工变配电室油浸电气设备消防安全与火灾自动灭火系统设计应用(图5)

  煤化工油浸电气设备自动灭火系统的工程化应用,需要贯穿设计、安装、验收、运维全生命周期的标准化管理,确保系统长期可靠运行。

  管网水力平衡:干粉与气体系统的管网设计需通过CFD仿真验证药剂分布均匀性。干粉管道采用变径设计,主管流速维持18-20m/s,支管流速12-15m/s,避免粉体沉降。气体系统管网保证最远端喷头与最近端喷头的流量偏差≤10%。细水雾系统需进行全管网水力计算,确保高区压力损失不超过工作压力的15%。

  防爆与防护设计:在煤化工爆炸性环境(Ex区域)安装时,所有电气元件需满足Ex d IIC T4防爆等级,外壳防护等级不低于IP65。控制电缆采用金属铠装+阻燃外护套双保护,穿镀锌钢管敷设。管道支架间距按地震烈度8度设防,关键连接处采用防晃支架,最大位移量≤5mm。

  安全警示设置:气体灭火防护区入口设置声光报警器与放气指示灯,门扇上方安装警示标牌(“注意气体灭火,喷放前请撤离”)。系统手动启动盒采用防误触保护盖,高度距地1.5m,颜色为醒目的红色。

  模拟喷放试验:采用氮气替代实际灭火剂,验证系统动作时序(报警→延时→喷放)符合设计要求,喷放延迟时间误差±3秒。

  浓度验证试验:气体灭火区在喷放后2分钟内,选择防护区容积20%且远离喷头的检测点,灭火剂浓度值不低于设计值的95%。

  联动测试:验证与通风系统、防火卷帘、电源开关的联锁可靠性,动作正确率100%。

  远程自检模块:系统集成物联网传感器(压力变送器、液位计、电路通断检测),每日自动上传关键参数至消防管理平台。干粉系统每月进行流化试验,防止粉体结块。

  定期功能测试:每季度进行探测器灵敏度校准(烟感使用ND5标准烟,温感采用热风枪升温);每年进行电磁阀动作测试(空载启动)。

  药剂更新管理:干粉灭火剂每5年更换,全氟己酮储罐每3年进行液相色谱分析,纯度≥99.5%方可继续使用。

  3)机械应急启动方法。培训考核包括30秒内完成防护区疏散确认,以及断电操作的正确顺序。

  AI预测防控:基于深度学习算法分析变压器DGA数据(溶解气体分析)、红外热像图及局放监测值,构建火灾风险预测模型。某煤化工企业应用后,成功在故障发生前48小时预警一台35kV变压器的内部过热风险,避免重大火灾事故。系统误报率较传统阈值报警降低80%。

  绿色灭火技术:新一代氟酮类灭火剂Novec 1230(全氟乙基异丙基酮)因其零ODP(臭氧消耗潜能)、低GWP(全球变暖潜能值=1)特性逐步替代传统产品。其安全余量(NOAEL)高达10%,允许人员在灭火浓度下短时停留,显著提升应急响应灵活性。

  数字孪生应用:建立灭火系统三维数字孪生模型,集成实时监测数据与水力计算引擎。通过模拟不同火灾场景下的药剂分布状态,动态优化喷头布置与管网设计。某项目应用后,灭火剂用量减少15%,覆盖均匀性提升22%。

  煤化工油浸电气设备及变配电室的自动灭火系统设计,已从传统的单一药剂防护转向基于多模态融合的精准防控体系。在系统选型上,需结合设备特性(油浸/干式)、空间布局(封闭/敞开)及工艺要求(断电许可/连续供电),科学选择干粉、气体或细水雾等技术路线。核心在于构建“探测-决策-执行”的高可靠性链条,确保在极短时间内实现火情抑制。

  随着《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标准》(GB50229)等规范的持续更新,以及AI预测、数字孪生等技术的深度应用,自动灭火系统正向着智能化、绿色化、集成化方向演进。未来煤化工企业应重点关注新型环保灭火剂的替代应用,同时强化系统全生命周期管理,通过标准化运维与人员能力建设,筑牢电力设施消防安全防线。唯有将技术创新与精细管理有机结合,方能实现“零火灾、零中断、零污染”的终极安全目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新加坡世锦赛游泳赛:中国军团史上“最年轻”,百米飞鱼大战潘展乐赢面不大?

  贵圈线名学生遇难”最新细节披露:事发时5块格栅板坠落,老师抓住浮选机边缘被救;绿色参观通道宽度仅有1米左右

  坠入浮选槽后为何1小时才救出第一人?专业人员:需穿戴防护装备,徒手打捞几乎不可能

  “520、1314”转款曝私情:丈夫8年间向他人转款214万,妻子起诉追讨

  TTS新传论文带读:爱考“媒介学”的院校看过来!!胡翼青老师新论文来啦!!!!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

 

联系我们

0551-82389069 仅限中国 9:00-20:00
微信二维码
Copyright © 2010-2024 开云电力安装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1003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