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电力系统加快向适应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方向转变。面对能源低碳转型过程中的挑战,基础设施联网、补网、强链成为必然选择。未来,将进一步发展分布式智能电网,在关键技术、商业模式等多方面发力,促进源网荷储更加协调发展。
5月25日,粤港澳大湾区直流背靠背电网工程正式投产,今年预计将支撑“西电东送”电量不低于1883亿千瓦时;6月30日,华东地区最大抽水蓄能电站——浙江长龙山抽水蓄能电站全面投产,这一巨型“充电宝”承担起电网调峰、填谷等任务;7月1日,全长2080公里的白鹤滩至江苏特高压直流工程投产……
今年以来,我国电力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指出,要加强交通、能源、水利等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把联网、补网、强链作为建设的重点,着力提升网络效益。作为经济运行的重要动力、能源转型的关键环节,当前电力领域联网、补网、强链进展如何?接下来应从哪些方面重点发力?记者进行了采访。
近年来,我国电力基础设施保持适度超前发展,加快推动电力系统向适应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方向转变。
电力装机和“西电东送”规模持续扩大。当前,我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超过24亿千瓦,风电、光伏、水电、生物质发电装机规模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全国建成33条交直流特高压线路,“西电东送”规模超2.9亿千瓦。
农村电力保障水平明显提高。2020年实现了全国县县通大电网、大电网覆盖范围内村村通动力电。农村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不断提升。
电力科技创新能力快速提升。目前我国已建立完备的水电、核电、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链。上半年,我国光伏产品出口总额约259亿美元,同比增长113.1%。
尽管电力供应保障基础不断夯实,部分时段、部分区域依然出现了供应偏紧的情况。“十四五”时期,我国用电负荷和用电量预计还将继续增长,需要进一步强化电力供应保障能力;与此同时,在能源低碳转型过程中,面临着新型电力系统尚处于发展初期、对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接网和消纳的适应性不足等挑战。要补齐这些短板,电力基础设施联网、补网、强链成为必然选择。
国家能源局相关司局负责人介绍,对于电力基础设施建设而言,联网主要包括发展特高压输电通道等;补网主要包括优化完善主干电网布局,加强城市配电网改造升级和坚强局部电网建设,发展分布式智能电网,完善农村和边远地区电力基础设施;强链主要包括加强电力基础设施的安全和智能化水平等,让电力系统变得更加灵活智能,推动源网荷储协调互动。“加快电力基础设施联网、补网、强链,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必然要求。”
把联网、补网、强链作为建设的重点,也有助于发挥投资拉动作用。6月,国家电网宣布今年电网投资5000亿元以上,达到历史最高水平,预计带动社会投资超过1万亿元。
在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太平镇,一座“白房子”矗立其间。这里是南方电网10千伏分布式电网的“智能大脑”——储能开关站,它能够使分布式电网在停运、并网运行、离网运行方式之间灵活转换,同时又像一个大“充电宝”,可以存储2兆瓦电能。据介绍,去年当地建成这种“源(水电)网荷储”中压分布式电网,能够实现小水电全额消纳,减少约43%的弃水电量。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提出,发展分布式智能电网。如何理解分布式智能电网?它有什么作用?
国家能源局相关司局负责人介绍,分布式智能电网以电网为基础平台,通过提升电网智能化水平,主动适应大规模分布式新能源发展。
一方面在电源侧,能够支持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就近满足用电需求,为用户持续提供可靠电力供应。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院长杜忠明介绍,我国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呈现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的态势。“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大电网”方式,主要解决的是“电从远方来”,但长距离输送面临着投资成本、土地、环境等因素约束。要促进新能源大规模高比例发展,还需要依靠分布式电源,充分发挥其靠近负荷、就近消开云网址 kaiyun官方入口纳的优势,实现“电从身边取”。
另一方面在负荷侧,能够支撑电动汽车充电桩、新型储能、虚拟电厂等多种类负荷主体接入,满足多元化“即插即用”接入需求。
“新能源出力具有间歇性、波动性、随机性等特点,随着新能源占比不断提高,维持电力系统平衡的难度不断加大,传统电网灵活性调节资源缺乏的问题凸显。”杜忠明说,通过分布式智能电网精细调节用户用电,相当于再造一个“电厂”,这将成为保障新型电力系统电力可靠、稳定和低成本供应的关键手段。
“目前为电价尖峰期,建议在12时电价低谷期前来充电。”上午10时,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的教师张先生原计划给电动汽车充电,采纳充电应用提供的建议后,大约节省了70%的电费。去年,国网杭州供电公司在校区里投运“光储充一体化”智能协同项目,包含分布式光伏、储能电站、3台快充桩、20台慢充桩和一套光储充智能控制系统。
国家能源局提供的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配电网结构进一步优化、智能化水平大幅提高,分布式电源接纳能力稳步提升,充分保障了超过1亿千瓦的各类分布式电源灵活接入。
受访专家认为,发展分布式智能电网,要在完善关键技术的“硬件”、商业模式的“软件”等多方面共同发力。
在关键技术层面,杜忠明认为,亟须研究适应海量分布式电源和多元负荷接入的协调控制技术、智能化的电网调度运行技术,以及分布式智能电网数字化、智能化提升的关键技术。
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纯电动汽车保有量达810.4万辆,分布式光伏发电装机1.27亿千瓦,相当于5个多三峡电站的装机规模。“电动汽车充电负荷具有较大随机性,白天的光伏发电量能够满足大部分电力需求,晚间光伏发电无出力,叠加电动汽车充电负荷激增,晚高峰的电力平衡和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将面临极大考验。”杜忠明建议,构建配电、用电一体化的技术支撑体系,打通配电网连接用户的“最后一公里”。
商业模式层面,需要完善“隔墙售电”(即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的价格机制和市场规则。“‘隔墙售电’有助于推动可再生能源就近消纳,但目前‘过网费’收取标准还不明确。如何平衡交易各方和电网企业的诉求,完善支持分布式清洁能源发电自发自用和就近利用的电价机制,需要进一步探索。”杜忠明说。
国家能源局相关司局负责人告诉记者,下一步,国家能源局将以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为指引,推动传统电网的形态、技术、功能升级,显著提升分布式智能电网的电力供应保障和灵活互动能力,实现源网荷储更加协调发展。
一是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加强分布式智能电网规划制定和顶层设计。二是在需求响应资源条件较好、新能源发电资源富集地区,以分布式智能电网为支撑,因地制宜通过需求响应促进分布式新能源电力消纳。三是加快分布式智能电网技术研究,汇聚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等各方力量实现核心技术攻关。(本报记者 丁怡婷)
当今世界面临气候变化、粮食安全、能源资源短缺等挑战,如何把二氧化碳转化成对人类有意义且有市场价值的物质?人工合成淀粉项目便是其中一个尝试。
随着全球对绿色能源需求的增长,太阳能光伏技术正迅速发展,其中,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因其高效率和低成本而备受关注,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下一代光伏技术”。
对于医学院校而言,要在健康中国建设的背景下,加强新医科建设的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增强系统观念和前瞻思维,把实现高质量发展作为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
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推进的要求下,学科交叉研究成为促进高质量发展、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有效举措。
在众多锂电池阳极材料中,锂金属阳极因其具有最高的理论比容量和低电化学电位而受到持续关注。
但Numina团队在获奖后表示,要解决更难的数学问题,仅靠语言模型可能还不够。英国伦敦数学科学研究所何杨辉称,AlphaProof这样的系统对于帮助数学家证明问题很有用,但它无法帮助研究人员确定需要解决和研究的问题。
中国在参与建设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SKA)的道路上又迈出了坚实一步。近日,中方向国际组织平方公里阵列天文台(SKAO)实物贡献的首批SKA中频天线结构,在河北石家庄完成出厂验收,启程运往位于南非卡鲁地区的SKA中频天线
记者近日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国家公园建设取得重要成果,重点工作有序推进。国家林草局与第一批5个国家公园所在省份建立了联席会议协调推进机制,共同研究问题、部署工作。
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具有技术属性与社会属性高度融合的特点,在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带来新的风险和挑战。适应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人工智能发展态势,健全纵向有机衔接、横向有机联系的监管网络,将安全治理嵌入研究开发应用的全过程。
中国石化“齐鲁石化—胜利油田百万吨级CCUS项目”二氧化碳输送管道工程首站。今年6月,正理庄油田生产区已累计注入二氧化碳90万吨,有21口油井实现自喷,日产原油从220吨提升至415吨。
7月31日,国网新源新疆阜康抽水蓄能电站4号机组正式投入商业运行,标志着新疆首座抽水蓄能电站、我国西北地区首座百万千瓦级大型抽水蓄能电站全面投产发电,将有效助力新疆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
8月1日,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空天院”)发布消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航空遥感系统近日成功在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御道口牧场等地开展“植被与土壤的水分遥感试验”。
8月1日21时14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高轨卫星02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卫星互联网高轨卫星02星由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抓总研制。
弹跳、腾空、旋转、稳落……巴黎奥运会体操跳马项目是技巧与力量的完美结合。目前,除了体操项目,“时间切片”技术也在巴黎奥运会跳水、乒乓球等项目的赛事转播中得到全面应用。
钟崴提到的“工作”,即宁夏开云网址 kaiyun官方入口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选聘“周末工程师”活动。银川市此次选聘的“科技副总”和“周末工程师”,合作企业共93家,涉及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等多个产业领域。
暑假期间,各地公共文化机构精心策划、用心准备了别开生面的“科技大餐”,以生动有趣的形式向公众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家精神,助力涵育创新文化。
西湖大学副校长邓力团队在有机小分子催化实验中,实现转化数(TON)1∶100万,即1个催化剂分子,完成100万次催化。据了解,由于这种有机小分子催化物改变了科学界对小分子催化剂和生物酶的传统认知,研究团队将其命名为“小分子酶”。
研究团队认为,刚果和圣佛朗西斯科克拉通(前寒武纪形成的稳定陆块)的碰撞及合并成一处,产生了独特且丰富的水下火山活动。尽管第一次产生的复杂生命未能在全球“遍地开花”,但第二次进化创造了人们今天在地球上看到的动物多样性。
31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医药标准化行动计划(2024—2026年)》及中医药标准化工作进展。在中医药国际标准方面,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医药技术委员会(ISO/TC249)已发布中医药国际标准112项,包括中医术语类、医疗器械类等内容。
智能技术进入高速发展期,随着ChatGPT、Sora等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的突破性进展,人工智能加速渗透到军事领域的各个角落,智能化战争已经成为未来战争的重要趋势。 碳纤维复合材料既是实现高隐身性能不可或缺的基础性材料,也是衡量武器装备系统先进性的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