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西安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举行两场“‘深化六个改革’创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安实践”系列新闻发布会。邀请新城区委书记贾轶昊、碑林区委书记张帆、莲湖区委书记马翔、雁塔区区长王建军、临潼区委书记黄可,介绍各区在扎实推进2024年“八个新突破”重点工作、全力推动2025年“深化六个改革”方面有关情况。
据了解,新城区将持续深化拓展全省“三个年”活动,聚焦聚力打好“八场硬仗”,以“深化六个改革”为牵引,全面提升中心城区能级,为全市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贡献;碑林区将破解发展难题,激发动力活力,持续做优“千亿级实力城区”,努力让老城区焕发新活力;莲湖区将深入实施“1331”战略,创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莲湖实践迈出更大步伐;雁塔区将聚焦“‘三战六攻坚’、决胜十四五”年度工作总目标,以奋发进取的姿态谋改革、抓发展、拼经济,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大支撑;临潼区将坚持“文旅立区、文旅兴区”,聚力壮大文旅首位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大力发展都市型特色现代农业,深化科技生态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5月7日,新城区委书记贾轶昊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新城区在扎实推进2024年“八个新突破”重点工作、全力推动2025年“深化六个改革”方面的情况。
2024年,新城区持续深耕四大经济板块,做优五大主导产业,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成效卓著。
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新城区地区生产总值迈过800亿元大关、达到801.12亿元、净增79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排名全市第一;新增“五上”企业144家,在库总数同比增长25.5%、达历年之最;落地产业项目96个,新注册投资额超过1亿元项目7个。
破解了一大批制约性问题。西安市人民体育场完成提升改造,投入运营;摩登国际、五星商贸、新城国际2期等4个遗留项目取得实质性突破。
夯实了一揽子基础性工作。新城区幸福路板块全年腾迁土地1258亩,总投资339亿元的5个大的产业项目加快建设;解放路板块4栋商贸楼宇实现商务化转型,引进149家企业,新增就业岗位1.5万余个,人气商气加速聚集;西京医院板块聚集生物医药企业389家、年营收突破235亿元,大健康大商贸产业呈现聚集效应;火车站大明宫板块落地13个文旅项目,带动全区旅游收入增长21.3%。
办成了一连串普惠性实事。“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在全省首批通过国家评估验收;4个国家级社区嵌入式服务试点项目全部完成,成功创建全省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区;高质量完成10件民生实事项目,城镇新增就业1.3万人。
今年一季度,新城区实现“开门红”,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9%、进出口总值增长54.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7.5%。
突出融合创新,引领产业壮大升级。新城区将积极融入西安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突破500家,技术合同成交额完成250亿元以上;“一企一策”做好龙头企业稳产增产和潜力企业“升规纳统”,新增“五上”企业150家以上。
突出供需联动,激活发展内生动力。深化拓展高质量项目推进年活动,紧盯33个在建项目,跨部门联动保障、一对一专班服务,加速释放投资“实物量”;加强市体育场、幸福林带体育场馆运营利用,承接省市专业赛事,吸引客群、提振消费、拉动经济。
突出外引内培,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新城区将加快西安火车站“一带一路”跨境商品交易中心建设;纵深推进解放路商务化转型,6月底前原苏宁广场、悦荟广场完成改造提升,投入运营;紧盯25栋重点招商楼宇和幸福路地区存量净地,楼宇招商、地块招商、产业招商同步发力,全年签约落地1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10个。
突出扩容提质,增强城区综合承载。完成11个老旧小区、228千米水气暖管网改造,专项整治169条背街小巷,新建提升29条市政道路,新增停车泊位700个;积极落实稳就业促增收各项政策措施,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万人以上;完成4个国家级、5个市级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项目建设,区级公办养老院投入运营。
突出源头治理,厚植绿色发展底色。新城区将深入开展大气污染治理专项行动,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在关中63个区县实现进位;稳步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创新,推动全面绿色转型,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达100%。
突出防范为先,筑牢安全稳定屏障。新城区将扎实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突出老旧小区、商贸市场、“九小”场所、建筑工地和高层建筑,常态排查整治、前置管控风险,全力争夺全省“平安金鼎”。
新闻发布会上,新城区幸福路地区的发展情况备受媒体关注。新城区委书记贾轶昊介绍,“幸福路地区是全市重点城市更新片区之一,规划面积超过新城区总面积的50%。随着大型军工企业陆续搬迁,留出大量可开发利用的空间,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近日,走进新城区幸福路地区,工人们正在一个个重点项目施工现场争分夺秒抢抓进度。其中,作为省、市、区的重点项目,传化智联西北运营中心项目部分主体已封顶,预计今年12月底前完工,投入运营后将提供就业岗位5000余个;百度智慧中心项目将引进百度搜索西北分站、百度陕西客服中心等50余家科技企业,打造西部一流互联网数字经济产业园,以科技赋能区域产业转型升级。
随着一批批重点产业项目的加速布局,幸福林带片区已成为火热的投资沃土。今年,在一场场高质量发展推介活动中,政府部门与企业代表相聚一堂,共绘幸福路地区发展蓝图。其中,在新城区幸福路地区2025年高质量发展暨项目签约大会上,18个涵盖地产开发、产业升级等领域的项目集中签约,为该区域的高质量发展按下了“加速键”。
贾轶昊介绍,今年新城区将重点加快幸福路地区5个地块1020亩土地收储进度。推动总投资165亿元的13宗地块尽快出让。盘活黄河厂、西光厂、昆仑厂低效工业用地,布局建设3个总占地319亩的电子产业园、光电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谋划推进酒十路、兴工路东延伸等5条道路建设打通工程,同步跟进布局优质教育医疗资源,提升区域吸引力和竞争力,开启幸福路地区迭代升级的新征程。
5月7日在新闻发布会上,碑林区委书记张帆以一连串鲜活的数据,精准丈量出2024年“八个新突破”的坚实步履:1162.92亿元的GDP总量、28.4%的旅游收入增速、1.45万户新登记市场主体……这些数字不仅是发展成果的直观映射,更勾勒出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强劲脉搏。
经济“强引擎”轰鸣,硬核数据领跑西北。碑林区2024年GDP总量达1162.92亿元,每平方公里产出高达49.7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509.88亿元,占全市比重达 10.37%,坐稳消费市场“压舱石”地位。全年接待游客 5049.7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飙升至 597.34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0.46亿元,同比增长27.31%。
发展根基再夯实,项目赋能激发新动能。69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2.9亿元,11个项目破土动工,7个项目建成投用,备受瞩目的碑林博物馆改扩建工程主体完工。通过“五进五争五比”“三送一解”大走访活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升级,全年新登记市场主体1.45万户,同比增长6.32%;新增“五上”企业165家,总量稳居全市区县首位。楼宇经济焕发勃勃生机,582家优质企业入驻,9栋商务楼宇税收破亿,西北首家市内免税店落户。
改革创新释放活力,科技赋能驱动转型。建科大社区成功打造全省唯一国家级“完整社区”,入选全国改革典型案例;31个优秀改革经验在省市推广,形成可复制的“碑林样本”。依托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成陕西省机器人产业创新聚集区,新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97家,32项科技成果成功转化落地,技术合同成交额达497亿元,同比增长21%。
城市更新绘新貌,生态宜居品质升级。全面启动崇仁坊、竹笆市等重点片区改造,132.8公里燃气管网、77.53公里供水管网完成升级改造。修复道路空洞隐患26处,新增公共停车位828个,城市功能持续完善。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同比改善9.98%,优良天数创历史新高。
民生答卷暖意浓,幸福指数节节攀升。高质量完成“三馆一中心”等13个民生实事项目,公众满意度稳居全市区县榜首。新增城镇就业1.6万人,成功创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5个国家级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投入使用,教育、养老等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2025年,碑林区以全市“深化六个改革”为引领,聚焦发展堵点精准破题,打造创新驱动高地、时尚消费热土、古今交融的宜居典范,持续做优“千亿级实力城区”。
碑林区以环大学硬科技创新街区为核心,推动“双创新”融合,计划新增5个创新平台,落地30项以上科技成果,实施“链长制”培育机器人、时空信息等产业集群,力争规上科技企业突破80家,打造西北科创策源地。
为激活内需市场,碑林区以“一轴三圈”为骨架,计划引进500家楼宇企业,推动社零总额突破533亿元。通过“文旅+百业”工程,打造更多的文商旅集聚区,让历史街区与现代商圈交相辉映,成为时尚消费新地标。
在提升城市品质方面,碑林区推进71个城市更新项目,计划投资54.27亿元改造老旧小区、升级管网。秉持“四管”理念,打造一批城市治理示范街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让千年古城既有历史底蕴,又智慧宜居。
在民生福祉的建设上,碑林区聚焦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推进3所学校改扩建,组建2个教育集团,优化“一刻钟便民服务圈”,嵌入养老、托育等服务圈层,加快形成“一圈多能、多圈合一、圈圈相融”的便民服务新格局,用“三张清单”提升民生温度。
碑林区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完善区街综治中心,构建立体化安全网,让平安成为区域发展的坚实底色,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漫步粉巷,一场城市更新的生动实践正在上演。昔日闲置的旧楼摇身变为5万平方米的真爱・粉巷里现代化商务楼宇,如今这里已成为医疗健康、美容康养、商贸服务等领域的产业新高地。66家优质企业在此形成产业生态圈,彰显强大的产业吸附力。
与之毗邻的得意巷街区建设正如火如荼。目前已有30余家涵盖餐饮体验、时尚零售、艺术展览的商户抢先入驻。待开街后,得意巷将充分发挥“串珠成链”的枢纽作用,与真爱・粉巷里等“单点楼宇”高效联动,把分散的商业载体串联成一条兼具现代服务功能与深厚文化底蕴的活力走廊。
面对空间资源严重受限与服务业高度集聚的双重挑战,碑林区正创新构建以“点线面”为核心的“三维联动”发展模式,通过建机制强保障、优环境提品质、促消费激活力三大举措,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首先,编制楼宇、街区、商圈《发展规划》,强化以楼招商、以楼聚产,把资源富集优势转化为招商引资优势。其次,实施高品质商圈和商业街区建设行动,深化“审批、税务、金融、政策、人才、环境”六大服务,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以基础设施改造,景区、街区周边风貌修复等方式提升环境品质。最后,坚持“政策+活动”双轮驱动,扩围提质实施“两新”政策,通过举办“文旅赋能 百业共生”等系列促消费活动激发消费活力,以“首发经济+场景焕新”重塑消费引力。
从楼宇的“单点突破”到街区的“连线成景”,再到商圈的“扩面成势”,碑林区通过“点线面”三维发力,实现了产业能级、消费活力与城市品质的多重跃升。2025年第一季度,新引进楼宇企业149家、亿元以上项目2个,新增“五上”企业25家,楼宇平均入驻率达88.39%,限上商贸企业销售额实现85.14亿元,同比增长7.12%,不仅为老城区更新提供了“碑林样本”,更彰显了中心城区以精细治理撬动高质量发展的独特优势。
打造经济总量千亿级西安核心城区、推进三大提升行动、破解三大难题、打造企业友好型城区……在2024年交出亮眼成绩单的基础上,2025年莲湖区将通过实施“1331”战略,开启创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莲湖实践的新征程。
“莲湖区锚定打造经济总量千亿级西安核心城区奋斗目标,2024年坚持稳增长、促改革、优环境、惠民生、防风险,全面提升中心城区能级,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在新闻发布会上,莲湖区委书记马翔介绍。
2024年,莲湖区经济运行稳进提质,地区生产总值完成894.24亿元,增长5.5%,取得近6年来最好成绩。同时,连续3年获评全国市辖区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区前四名。
改革动能加速汇聚,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4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690家,获评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区县。城区品质提档升级,新建公共停车泊位1315个,改造19个老旧小区,保障28万户居民和企事业单位用电的330千伏变电站建成投运。民生服务坚实有力,新增就业1.5万人、学位3425个,养老托育服务升级,获评全国生育友好工作先进单位。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刑事、治安警情分别下降 12%、10%,荣获全省首批“平安金鼎”。
2025年,莲湖区将深入实施“1331”战略,全力擘画2025年发展蓝图。
莲湖区将坚定1个目标,即坚持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经济总量千亿级西安核心城区。推进三大提升行动,在经济发展质效提升行动上,融入西安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保障新开工项目10个以上,推动规上工业总产值超334亿元;民生保障能力提升行动中,改造6个老旧小区,提供15万个以上就业岗位,新增4所优质学校;防范风险水平提升行动,深化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争创“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区”。
同时,破解项目遗留问题处置、资金良性循环、闲置资源盘活利用三大难题,打通高质量发展的“堵点”。打造企业友好型城区,巩固营商环境创新示范区成果。
2025年,莲湖区将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新时代硬道理,以创新开路、实干为要,以“1331”战略为指引,在创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安实践中展现莲湖担当、贡献莲湖力量,向着经济总量千亿级西安核心城区的目标稳步迈进。
推进养老服务规范化、品牌化、智慧化……2025年,聚焦养老“急难愁盼”,莲湖区将结合区情,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全力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莲湖区常住人口103.75万人,60岁以上老年人18.23万人,70岁以上高龄老人8.87万人。2025年,莲湖区将推进养老服务规范化,聚焦老年人高频需求,发布《莲湖区基本养老服务体系清单》,全力推进三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的养老服务格局。推进养老服务品牌化,重点打造“莲心养老·乐享莲湖”服务品牌,相继推出“莲心餐厅”“养老集市”“养老新讲堂”等子品牌。推进养老服务智慧化,大力发展“互联网+”养老服务,全面整合资源,建设莲湖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在全省率先创建没有围墙的“虚拟养老院”;推广使用智能化养老服务产品,通过“线上+线下”模式,去年以来精选优质养老服务企业,向老年人提供居家上门照料和医疗护理服务2.1万人次。
持续聚焦养老服务发展中的难点、重点和堵点问题,今年莲湖区将在提升民生保障能力上下功夫,既实现养老服务“优质精细”,又要深化“均衡普惠”,做优基本社会服务,兜牢基本民生底线。在加强养老服务设施供给方面,莲湖区将高效整合利用现有资源,再新建1家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2个社会化养老机构、9个社区养老服务站,打造4家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综合体;在提升智慧养老服务能力方面,将打造莲湖智慧养老3.0版本,加快“虚拟养老院”全方位、全系统升级改造,建成集“预收费管理、安全监管、养老服务”三大功能于一体的莲湖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在促进养老产业健康发展方面,探索养老产业多元化发展新路径,因地制宜推进旅居养老产业发展,积极创建全省旅居养老示范区。加速推进老年助餐规模化,今年新增9个社区食堂,实现老年助餐服务覆盖率95%以上。
5月7日,记者从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过去一年,雁塔区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惠民生等重点工作,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新成效。今年雁塔区将锚定“‘三战六攻坚’、决胜十四五”年度目标,以“深化六个改革”为抓手,持续深化拓展“三个年”活动,聚力打好“八场硬仗”,以实干担当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西安实践取得新突破。
过去一年,雁塔区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以“干好‘一三五’、走在最前列”为总抓手,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全面跃升,以扎实成绩彰显了区域经济发展的“雁塔担当”——
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312.67亿元,总量占全市24.9%。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80.96亿元,总量位居全市区县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84.31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3.06亿元,可比增长26.7%,收入规模继续领跑全市。新增“五上”单位187家(为历年之最),总数达741家,位居全市区县第一。
民生领域支出48.9亿元,高标准完成“十件民生实事”。建成就业创业驿站103个,上线“雁栖零工”服务平台,城镇新增就业1.79万人。建成投用5所学校,新增学位3810个。升级紧密型医联体建设,二〇五所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馆获评“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
凝心聚力稳增长的同时,持之以恒守底线。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创新“1169”消防安全群防群治模式,落实债务风险“四色预警”机制,风险等级稳定保持绿色。
2025年,雁塔区将紧扣高质量发展主线,以“打好三战、聚力六攻坚”为总抓手,在经济提振、资源配置、风险防控三大关键领域持续发力,通过抓投资促消费、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加快安置楼建设等举措,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重点推进项目赋能、产业提质、深化改革、城区转型、除险保安、自我革命六大攻坚行动。
项目赋能攻坚:做细“6张清单”管理机制,推进招商力量“三个梯队”多线联动,坚持一项目一专班,提高项目要素保障质效,确保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3亿元。
产业提质攻坚:开展现代服务业扩量提质行动,全力打造省、市服务业聚集区;加快雁塔信息产业园、西京科创园、国家大学科技园和环小寨创研圈等园区扩容升级,确保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中心入驻企业15家以上。
深化改革攻坚:实施科技型企业“登高、升规、晋位、上市”工程和“高企成长计划”,深入推进知识产权强县示范县建设,落实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力争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达880家,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开云网址 kaiyun官方入口200家,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485亿元。
城区转型攻坚:高质量完成十件民生实事。创新“互联网+就业”服务模式,新增城镇就业1.84万人以上。开展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年行动,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做强“158”紧密型医联体,全力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区。
除险保安攻坚: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十大行动”“十一项整治”,落细落实防灾减灾机制。提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效能,全力营造安全稳定发展环境。
自我革命攻坚: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深化干部作风能力提升,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雁塔区将继续谋改革、抓发展、拼经济,着力强化责任担当、能力提升和过硬作风,全力奋战二季度、确保实现“双过半”,努力为省市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多贡献、提供更大支撑。
今年“五一”假期,雁塔区抢抓节日消费热点,以节聚势、以节兴市、以节兴商,30余场主题鲜明、带动性强的促消费活动,极大激发了市场消费新活力。辖区重点商贸企业累计实现销售额约3亿元,同比增长7.5%。
记者从发布会开云网址 kaiyun官方入口上获悉,作为商贸大区,雁塔区今年还将重点实施四大行动,以更大力度推动消费提质扩容:
加力以旧换新,聚焦汽车、家电、数码、电动自行车、家装厨卫等5个领域,目前已吸引142家企业参与,以旧换新不断扩面提质,让政策红利直达民生。
加力文商融合,依托陕历博、大雁塔、青龙寺等文旅资源,持续深化“文旅+百业”融合,策划组织“1+4+12+N”系列促消费活动,发放文商旅体融合消费券,举办毕业季、枫叶季、樱花季等品牌节事活动,力争旅游收入突破340亿元。
加力优化供给,实施商圈提质扩容行动,引导首发经济、“人工智能+消费”等新兴消费加快发展,力争新引进首店60家,创建2家以上市级高品质便民生活圈,打造一批夜间消费集聚区,更好满足群众多样化消费新需求。
加力增收减负,通过就业服务和民生保障双管齐下,确保新增就业1.84万人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6.6万元;规范消费市场环境,让群众敢消费、愿消费、乐消费。通过政策组合拳,力争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400亿元。
5月7日在新闻发布会上,临潼区委书记黄可回顾了2024年临潼区以“闯”的魄力、“创”的劲头、“干”的作风,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全年累计接待游客3831万人次,全区旅游综合收入282亿元,分别增长9.84%、12.05%。2025年一季度,临潼区GDP增长5.5%,区属固投增长5.3%,工业投资增长70.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5%,实现了首季“开门红”。
临潼区拥有兵马俑和华清宫两个世界级文旅IP。提前三个月通车的兵马俑专用线公路改扩建工程,为世界游客提供了更快抵达兵马俑的大通道。链接最美环山路的牡丹路等6条通景道路建成开放,多维度展现秦岭之美。SKP奥莱国际购物小镇签约落地,“吃住行游购娱”全要素保障水平再提升。《长恨歌》等四台演艺年接待量突破460万人次,全区旅游综合收入同比增幅达12.05%,文旅产业成为当之无愧的“首位经济”引擎。
2024年临潼区9万亩增发国债支持高标准农田项目全面建成,占全省新建面积的11.25%。粮食播种100.6万亩,总产37.8万吨,居全省第4、全市第1。临潼石榴首次出口东南亚,综合收入突破15亿元,入选全国农业“三品一标”典型案例。创建“千万工程”省级示范村10个、市级重点村58个。《深化“三个赋能”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入选全省改革创新典型案例。
站在新起点,临潼区以“深化六个改革”为战略支点,坚持“文旅立区、文旅兴区”,聚力壮大文旅首位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大力发展都市型特色现代农业,深化科技生态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科创走廊加速成型。发挥长安先导国际创新人才交流中心优势,深化与驻临高校科研院所的综合性合作,建成西科大应急管理与安全科技研发创新基地,打造秦唐大道科创大走廊。全力服务渭北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建设,推进渭河以南工业园区转型升级,围绕食品乳制品、陶瓷基复合材料等省市重点产业链强化定向服务,力争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5家、规上工业总产值达200亿元以上。
消费引擎强势升级。推动景区景点资源型消费向文化价值体验式消费转化,加快重点项目、重点区域旅游动线优化。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力争完成45.9亿元以上。
全面打开开放通道。坚持以链式思维、投行思维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推动陕鼓等龙头企业开展国际产能合作。与经开区深化合作,加快北跨综合服务片区建设,与浐灞国际港合作建设西部商贸物流区。全力保障国道210西安过境公路、秦王二桥连接线纳入西安城市环线公路北段、西安都市圈环线高速公路(东段)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连接阎良到渭北骨干路网为重点的“四好农村路”建设,构筑内联外畅的开放通道。
城乡蝶变再启新篇。加快实施临潼老火车站片区统筹更新改造项目,启动22个老旧小区微改造微更新,建设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西安都市圈综合性新城。聚力创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和秦创原农业创新驱动平台试验区,构建“两带三区四基地”,新建和提升高标准农田5万亩。创建“千万工程”省级示范村10个、市级重点村60个。
生态反哺再显成效,坚决当好秦岭卫士,骊山森林覆盖率稳定达到80%以上。扎实推进渭河、石川河等重点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加快推进零河水库清淤及供水项目建设。
纵深推进治理革命。打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硬仗,巩固拓展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成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高水平安全护航高质量发展。
临潼区正以“文旅+先进制造+都市型特色现代农业”多轮驱动模式,书写新时代的精彩。
临潼作为享誉中外的文旅胜地,如何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据了解,目前临潼区正通过“一体两翼”格局构建、精品演艺升级、多元融合创新等举措,全力激发文旅产业动能。
临潼以“山、宫、城、寨、站、河”六位一体的文旅核心区为主体,打造“东翼”“西翼”协同发展的空间布局。东翼依托秦兵马俑建设全国最大规模、最高品质的秦文化体验展示区,西翼以秦东陵为核心打造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目前,SKP奥莱国际购物小镇、国家科普教育基地、秦文化国际交流体验中心等56个文旅首位项目正加速推进,总投资达119.71亿元,为文旅产业规模化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临潼区还通过深挖掘历史文化内涵,运用数字化技术创新呈现方式,推动《长恨歌》《复活的军团》《12·12》《秦俑情》等大型沉浸式演艺提档升级。今年“五一”假期,四台精品演艺累计演出160场,接待游客11.83万人次,持续擦亮“演艺+文旅”品牌。
此外,临潼以“文旅+”推动产业跨界融合。一方面,启动华清宫骊山温泉群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骊山御温泉康养小镇入选全省第二批特色小镇项目;另一方面,以乡村振兴为牵引,整合骊山、渭河生态资源,推出“最美环山路”乡村旅游线路,其中纳凉观光体验游、石榴采摘观光游入选全省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去年以来,临潼区相继获评“全国市辖区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区”“年度文旅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等称号。“新临潼、新形象、新体验”为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注入新动能。